中資大舉在海外「攻城掠地」又再下一城,前年(2016年)法國中部的安德爾省傳出有1700公頃的土地遭轉手易主給中國人,去年(2017年)一間中國的基金在法國中部的阿列省,買下900公頃種植小麥和玉米的農田,各項消息傳得沸沸揚揚,引發輿論反彈。法國總統埃瑪紐耶爾·馬克宏在前兩天(02月22日)在總統府接見約700為的年輕農民,承諾將限制外資購買法國農地。
由於中資在法國到處收購土地,引發國安疑慮,包括去年買下法國中部穀物種植區阿列省高達900公頃的土地,顯示中資企業趁著法國地價低廉與農業低迷的時機,大量收購法國土地。因此就在巴黎國際農業博覽會開幕前2天,馬克宏親自在法國總統府內會見年輕農民,並主張「法國農業用地是戰略投資領域,國家的主權取決於此」,他更承諾「我們不能允許外國資本購買成百公頃的土地」、「我們將擬定保護性法律,與你們(法國年輕農民)合作,讓中資收購農地的事情不再發生」,顯見法國政府已強烈感受來自中國的威脅。另外,由於法國在2020年前會面臨40%農民退休的嚴重問題,馬克宏也承諾要讓年輕農民取得土地,拒絕中資砸錢掠奪。
去年5月意外擺脫兩大黨、建立第三勢力並脫穎而出的法國總統馬克宏,政治立場是中間偏右,與商人友好並注重貿易,並將法國的戰略經濟利益放在他的首要政策。其實過去10年,中國籍人士已買下法國西南部的港口城-波爾多的150家酒莊。馬克宏就任後就在歐盟的法規框架下,提出應該擬定新法規,限制「中國傾銷產品」,避免法國勞工的飯碗遭「奪走」,甚至開始對外國投資開始展開比以往更嚴格的審核,其中包括中資購買歐洲技術。
其實法國只是中資在全球「搶土地」的其中一部分,澳大利亞在2012年就已經出現危機,首都坎培拉批准中國山東的企業對澳大利亞最大棉花農場的收購,引發爭議;緊接著在前年(2016年)身為全球最大牧場的S.基德曼公司被一間由中國上海CRED房地產開發商與當地礦業集團聯手買下,這也等同185,000頭牛、澳大利亞2.5%的農業用地,從此握在中國人手中。種種嚴峻考驗使得今年2月初,澳大利亞也搬出新的法規,限制外國人購買農業土地。
不僅如此,時間再倒帶回2013年,有歐洲糧倉之稱的烏克蘭,原定要將出租300萬公頃的農田給一個中國企業,但隨即引發相當大的爭議,最後烏克蘭政府才下令停止這項交易案。就連中國當前最大的競爭對手美國,最大的熱狗製造商「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」也被中國的雙彙公司給收購,讓中國畜牧業從此開啟對美大門。從阿根廷、智利、巴西、非洲國家到以生產穀物和大豆為主的柬埔寨,目前都已被中國企業鎖定,隨時可能展開大規模收購。
中國在世界各地「搶土地」的行為,背後的原因在於,中國的人口就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,但耕地面積卻不到10%,而且若再加上污染、肥料過量、都市化和氣候變遷,正導致中國國內剩下10%的農地加劇減少,甚至因此而降低了農業生產力。食安問題的隱憂,更導致中國民眾對本國產品的不信任,改購買進口產品,中國企業也正看準此類商機,大肆收購它國土地,望能透過「一條龍」的產品製造,再次賺取更大的利益。